在中國有幾家最知名的會展主辦公司,比如上海勵恒展覽有限公司、易展商城等。為什么這些公司這么有名呢?因為他們旗下的品牌展會非常的多,最有名的比如全國藥品交易會、國際葡萄酒和烈酒貿易展覽會、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中國國際全印展等,競爭非常的激烈,市場變化的節奏又非常的快。其實全球有幾十家知名的展覽主辦機構,而每個主辦機構都至少有幾個在全球質量和規模都數一數二的品牌展會。你可以想像一下背后需要多少專業人才一絲不茍的工作才能達到這種程度,這就是一種工作的氛圍,這件事情對我是有一些啟發的。
會展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硬件,是看得見的;另一部分是軟件,看不見的,也就是服務業,包含了酒店、娛樂、旅游、物流等等。
作為我們會展從業者,基本上從20-50歲是要抓緊賺錢,50歲以后可以開始享受生活,60歲以后就要準備退休,并重點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了。像我們的會展公司,絕大部分人才都是20-50歲的年齡。
但是我們的社會已經提前了,20多歲已經開始享樂,大家看看身邊的朋友,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年青人就開始享樂了,這是好消息,但也可能是壞消息,這么年青就開始享樂,誰去努力工作,打拼呢?
目前最主要的、質量高的展會還集中在歐洲,特別是德國,這和其文化、傳統和氛圍都有關,畢竟有的歐洲展會已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了,靠著一代代會展人的傳承,而不是突然就這么厲害的。
任何一個展會基本上離不開市場的支撐,這就是一種市場行為,展會的市場結構怎么劃分呢?
首先是有市場需求。再好的展會,沒有專業觀眾和參展商的參與也沒用,因為展會要生存就要依靠這種需求,一場大型的展會,參展商可能有幾千家,專業觀眾甚至達到十幾萬人,你想想看這種需求有多大,所以這些人群是展會的市場。
其次,這些品牌展會的背后是誰在經營,當然是靠主辦方。有頂級的展會主辦方,有的主辦方本身還是展館方,那么多的展會,那么多的參展商和專業觀眾,通過第三方建造的展館去經營總會有檔期的問題,總會有和別的類似展會相沖突的問題,如果自己又是主辦方又是展館方,當然就占據主動了。如果主辦方自己就有現代化的展館運營,又有專業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最新的營銷方式,又有最頂級的管理規則,那不就是經營品牌展會最有利的方式嗎?
像一些知名的歐洲展會公司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自己培養人才,有自己專業的會展教育學院,讓一些有志于從事會展業的人一面工作一面接受教育培訓,從入職,到培訓,到栽培、到成為合格的員工,這是整個系列的流程,人才都是通過理論加實踐逐漸培養起來的,不是突然之間就是人才。一種是這個人才到后面發現不太合適,自己公司不想要了,可以讓其在別的公司發展,另一種是發現這個人才很適合自己的公司,那就讓他留下來,給予其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這樣比從外面花重金撈幾個人才風險小得多。
再次,要參展商和專業觀眾愛你這個展會和這家展會公司,基本上是要通過服務來實現的。所以需要有一系列綜合性的服務體系,這些服務在一個生態圈里面,是互相關聯的,互相影響和發揮作用的,包含展館的運營、展臺設計搭建服務、展品物流服務、酒店餐飲等服務都在里面。
最后我們聊聊品牌,和品牌相關的會展因素你能想到的有哪些?除了展會的整體形象包裝,連展會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展會政策等都無一不在推動展會品牌的建設。你有沒有想到展會品牌的一個LOGO,一個標識,員工形象,所用展館都是展會品牌的一部分,更不用說展會的宣傳廣告了。
所以,我們對照一下自身的展會,還存在什么差距?
提升方法有四種
1
第一個方法:需要更多的人關注展會行業發展。
我們國家的展會當然沒有歐洲展會歷史那么長,我國改革開放到現在40年,近30年我國的展會不斷地在坎坷中成長,到現在我們從規模和展會數量來說是全球第一。
多年以來我國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這種環境下關注展會的人本來就少,展會還屬于不是很熱門的行業,同時也沒有很好的氛圍,所以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人關注展會行業的發展,至少從我國的文化和環境入手來提升這種氛圍,最近即將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進口博覽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2
第二個辦法:提升展會復合型人才的儲備。
有人做展會銷售特別好,但不怎么懂市場,有人做市場特別出色,但又不懂銷售,還有的人特別善于做展會運營,但又不會和客戶打交道。
你別以為這沒什么,做為展會行業來說,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三頭六臂,因為你在銷售中,不知不覺就需要有豐富的市場知識,便于和客戶溝通。你在做運營時,不懂得銷售的知識,怎么和客戶打交道?你想想一個展會的工作流程是非常復雜和繁亂的,特別是對于管理人員來說,各類展會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是一定要有的。
所以我們前面提到的會展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是馬上能上手的,要與實際工作相銜接的,要有實操經驗和落地的。
3
第三個辦法就是:團隊精神。
為什么韓國和日本的展會看起來顯得要更高大上一些,質量看起來更好一些。雖然韓國和日本的單個展會規模并不像我們這么大,在全球來說也不如歐洲那么有名,但是去實地考察一下,就是和我們不一樣。
展會行業是非常講究團隊精神的行業,團隊成員之間需要互幫互助。我們的團隊精神并不突出,德國人的展會做得質量這么好,和團隊精神是分不開的,日本人和韓國人的團隊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大家應該都同意吧?
4
第四個辦法就是:減少功利,眼光放長遠。
我們的同質化展會那么多,像現在的人工智能,工業4.0,大數據展會鋪天蓋地,主要原因就是人們想賺快錢的心理,就像中國人前面的炒房,炒股熱一樣的道理。人們不太會想到花錢去做好展會品牌包裝,花錢去做人才培養,花錢去做展會精細化服務,提升參展體驗,至少目前我國愿意這樣去做的展會公司很少。
所以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我們要把展會做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目前無法做到,更重要的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朝這些方向去努力吧,謝謝大家!